时间 2024-06-11
栏目

国内

阅读

3436

陶画绘红心,“艺”脉永传承----引领新时代下绵竹年画的创新与发展项目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引领下,我国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取得历史性成就,文化遗产蕴含的创新创造基因被不断激活。绵竹陶版年画作为中国传统非遗文化的一部分,是一种融合了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审美元素的独特艺术形式。它源自四川绵竹地区的传统年画,在材质和制作工艺上进行了创新,将平面纸本的传统年画转变为立体陶制的年画,绵竹年画为中国四大年画之一, 有"四川三宝” 、“绵竹三绝” 之称。然而随着现代化建设进程的绵竹陶版年画濒临消失。随着2006年绵竹年画被列入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在政府和民间艺人的努力下,绵竹陶版年画得到了更好的保护,也与旅游相结合。但绵竹陶版年画目前存在文化创新程度较低、文化资源破坏严重、文化保护意识不强,以及文化建设资金不足的问题,这引起青年大学生们的注意和思考,找出问题,对症下药,促进绵竹年画进一步的保护与开发。

近日,名为陶画绘红心,“艺”脉永传承----引领新时代下绵竹年画的创新与发展项目在四川天一学院健康产业学院学生韩旭哲的组织下逐步建立,并得到绵竹年画陈刚老师、年画陶版创始人四川天一学院特聘教授林代辉老师的大力支持。该项目针对绵竹年画目前存在的文化创新程度较低、文化资源破坏严重、文化保护意识不强,以及文化建设资金不足等问题,团队发挥自身科研能力及专业储备,致力于传播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创设计、文化传承、文旅融合 ,采用产、学、研、游项目模式,助力非遗文化的延续。

图1 陶画红心项目组长韩旭哲及核心成员和项目带队老师交流

在四川天一学院商学院副院长及陶画绘红心课题组指导老师们的带领下,该项目独创一种融合“团中央红色精神宣传团年画文创产品设计、校企合作绵竹年画学习班、废弃窑洞年画基地全景体验改造研究、线上 VR 体验+线下沉浸式旅游”四个大维度进行项目运行。对于该项目,团队成员拥有完整的知识产权体系并发表国家核心论文1篇,受理国家实用新型、外观专利 3 项,计算机软著3项。针对窑洞基地全景体验方面,立足于绵竹当地,较原有现状,提高了废弃窑洞重复利用率。同时团队致力运用“年画➕旅游”体验项目,把非遗保护传承与发展现代化服务业相结合,与木板年画陈刚大师合作,发展绵竹年画地标性景点年画村,促进乡村振兴。针对线上文创购物平台方面,在互联网平台开设网店,利用林代辉老师独家授权的发明专利提供大量的年画创新定制服务。结合社交媒体、短视频平台等新媒体渠道进行广泛宣传和推广,吸引年轻消费者进行线上购物。同时与知名电商平台、网红达人合作,开展限时优惠、满减等促销活动,提高产品销量。通过产品转化,间接带动文创设计、销售、传承等多方面的就业能力,直接带动近200名人员就业。针对红色宣讲,利用团中央西柏坡红色内容的讲解,深入红色精神与非遗传承的融合。

图2 陶画绘红心项目组在绵竹陶版年画创始人林代辉老师文创研学基地实地考察

值得一提的是,项目组在助推传承陶版年画非遗文化同时解决了目前年画品牌效益的保护,通过有机整合当地旅游资源来带动绵竹年画的发展以及利用文创设计融入到日常生活带动相关产业链的发展。当绵竹陶版年画与文创产品相结合时,可以创造出既具有文化内涵又富有创意的产品,从而带来显著的经济效益。这种结合能够吸引更多的消费者关注,尤其是那些对传统文化和艺术有兴趣的人群。通过购买这些文创产品,消费者不仅可以满足自己的审美需求,还能对绵竹陶版年画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了解和传承,从而实现了文化价值的传递。

该项目已完成相应的研学实地考察并获得德阳市绵竹市政府大力扶持、跨学科特色专业背景、四川省非遗基地示范基地、拥有年画大师IP独家授权,产品正处在预产销阶段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项目组表示将会通过艺术创作,带动当地就业,通过乡村微更新,促进美丽乡村建设,助力旅游业发展。这同时体现出四川天一学院对于人才培养实践与教学的有机融合,学校的办学实力和创新活力,进一步加快了国家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进程。同时,学校积极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为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树立了良好典范、提供了宝贵经验。


相关阅读
热门推荐